每逢年末或是年尾,大家总是想写个总结和展望给大家看,开个玩笑, 可能是上班时牛马当得还不过瘾。我有些想写,又有些不想写:想写是想跟风蹭一蹭, 展示身为牛马的亲和力和从众心态;不想写是因为,我觉得个人总结只是自己爽到了, 其实对大众没什么意义,最多就是让大伙听听我的牢骚,说大伙有些傲慢了,「小伙」吧。 今天我转念一想,何不列一下现在我在用的 windows 软件给大家参考, 这样可能还可以帮助一下选择困难症的朋友。
讲软件自然要从软件管理软件,或者叫包管理软件说起。时至 2025, 我在用的包管理软件只有 scoop 了,老读者可能知道我最早在使用的是 choco, 使用 choco 的主要理由是为了管理 non-portable 的软件, 那时候其实主要也是为了更新 virtualbox,现在 windows 下的 virtualbox 越来越难用, 所以我也已经放弃了 virtualbox 作为虚拟机的首选,所以也就没有了对 choco 的需求, 而且 scoop 现在也有了 nonportable 的 bucket 来管理 non-portable 的软件, 所以 choco 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我的机器上, 不过偶尔还是会看到一些朋友在读我使用 choco 的文章,感觉有些抱歉, 不过包管理软件不应该是我们使用的重点,够用就行,没必要完全追新,这个角度来说, 哪一种包管理软件,甚至自己管理都是没问题的,顺带一提,我机器上还有一个 winget, 这个是微软夹带的私货,我也懒得去研究怎么删它,因为以我对微软的了解, 就算我现在卸得干干净净,后面微软还会偷偷给我装上,所以不用就是, 偶尔有 scoop 上找不到的软件,我会用 winget 碰碰运气。
讲讲为什么会选 scoop,一个是重名软件的情况比较少,基本都是一两个,便于选择安装, 另一个是程序对系统环境污染小,全在一个目录,但是对应用的版本管理做得也非常到位。
最后一点唠叨是,大部分时间我们不需要把所有应用都更新到最新,够用就行, 跟紧最新版不是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接下来我就列出来我 scoop 上安装的软件,顺带我也可以清理一下, 看哪些我已经基本不再使用了。
没什么好说的,我一直在用,不过我还用一个改版,叫 nanazip, 这个和 win11 的资源管理器结合得更好,不过是要从微软商店下载。
pcem 和 86box 的选择中,我选择了 86box,原因是 pcem 似乎开发换人了, 我觉得 86box 可能会更长寿一些,我主要用它来装 win9x/Me, 虽说可能别的应用比如 dosbox-x、hyper-V、vmware 也可以。 但是我多多少少都遇到些问题,86box 上的问题最少。
我使用安卓手机,adb 有时还是会用到的。
以前喜欢用 gui 的下载工具,现在回到了命令行。
可以提取 unity 游戏中的资源。
公钥证书机构,这个应该是要定期更新的,不然理论上可能会遇到问题, 不过实际我好像也没遇到什么相关问题。
有电子书转换需求的时候会用到,我其实不太喜欢这个应用,转出来的书体积特别大, 而且每个格式都保存一份,让人很难搞清楚哪一个是原版。 以前有 kindle 电子书的时候用得还多一点,因为应用自带 kindle 对应机型的配置, 现在不用 kindle 了,而且新设备其实很多书不用转看起来也还行。 留着这个应对一些需要转换格式的情况,管理书籍我觉得还不如自己打包建目录方便, 可能也是我不太会用这个软件。
偶尔需要清除磁盘空间时使用,我可以顺带讲一下我的观念, 系统用久了各种垃圾文件是在所难免的,完全清除全部垃圾是费时费力的事情, 而多数时间我们清除垃圾只是为了腾出空间。所以用 ccleaner 扫一下硬盘上的大文件, 去掉不需要的大文件,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 人工一个个去识别和删除几百K甚至更小的文件费时费力, 更何况这种文件的数量现在已经不能用百和千来衡量了,这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最彻底的做法需要依赖习惯,比如把重要文件移到其他盘,或者直接上云, 这种情况下格式化重装系统,是最干净的选择,但是同样费时费力。
主要用来看看固态盘的健康度。
反编译时会用到,不过很少用了,UI 比较现代,但是功能上逊于 ghidra。
数据库的客户端,看着很像是 eclipse。
我的读者服务站😊
用过各种版本的 dosbox,最终固定在了两个版本,一个是 dosbox-pure, 这个是要配合 retroarch 使用,另一个就是 dosbox-x。与其他版本相比, dosbox-x 的功能更全面,也支持 pc98。顺带一提, 这也是我最常用来调试 dos 游戏的应用。
半退休的状态,曾经也折腾过很多,我记忆力也不好,折腾完了过段时间也忘, 现在还是觉得没必要在一个编辑器上花太多时间,主要会使用 vscode。
常用的音视频提取、合并工具,很多人会对命令行工具望而却步, 但是我觉得现在是命令行工具的又一春,多数情况下,找个 AI 问一下, 命令就给你敲好了。
主要的存在理由是可以提取 rix 音乐
常看的读者应该很熟悉了吧,不常看的读者,其实也没什么必要知道。
我的 ps 替代工具,做一些简单的 p 图工作。
基本上装了 scoop 就会有这个,无需介绍的工具,认得的都会用,不认得的也不需要知道。
我还有一颗做游戏的心,只是没啥时间做。3 的时候用得比较多,现在 4 了, 有时候会拿来做一些动画演示。
本站的生成工具,我写文章,它做网站。
用来看一看硬件的温度。
二进制文件编辑器,主要的亮点在于可以用自定的结构高亮显示文件内容。
这两个是等宽字体,放一起说了,是的 scoop 还可以安装字体。 我前段时间是用 Intel-One-Mono 的,现在主要用 Maple,主要还是 CJK 的支援问题。
看图软件,易暴露年龄,我第一台电脑就有这个软件,情怀问题。
密码管理软件,也有对应的安卓版本, 配合 OneDrive 使用即可实现一套密码本全设备同步。
查看大日志文件时尤为好用。
裁切视频文件非常快,而且无损,但是注意一点限制,如果不是从关键帧到关键帧的裁切, 会有黑屏存在,所以尽量只做关键帧之间的裁切。我讲裁切可能不太专业, 因为有时候我会把视频分辨率的切割也叫裁切,这个指时间上的裁切。
将某一个窗口放大到全屏的工具。对于程序来说,全屏需要独占显卡,让它只为自己工作, 那么从全屏切出来的时候,程序就丢失了显卡设备,这是一个丢失设备的事件。 切换回全屏程序时,程序只有正确处理了这个事件,才能恢复全屏显示。 处理这个事件的手法各有不同,而且当时可能是最好的方法,放到现在不一定是最好的。 所以一些老游戏在现代电脑上一切全屏就有问题。magpie 就是我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工具。 让老家伙用窗口模式,然后再用 magpie 放大到全屏。
据说微软的 jdk 要快一点,我就装了这个,据说啊,我没有证实过。
视频播放软件,放一起好了,mpv 的特点是更快更小巧,vlc 的特点是有列表, 但是启动很慢。
我主要用来当 bash 使用。
按理有 vscode,不应该有类似 npp 这样的工具,不过,npp 显式显示控制字符, 以及对任意换行符的尊重,还是留在了列表中。编辑一些简单文档还是很方便。
虽然我不做直播,但是 obs 录屏也是很方便的,我也一直在用。
难得的几个 nonportable bucket 中的应用,远程串流工具,可以配合 zerotier 使用, 也可以独立使用,不过自带的内网穿透功能较 zerotier 偏弱, 多数时间还是要依赖 zerotier。
图床上传工具,常写博客应该会要有一个这样的工具,基本都差不多,挑一个顺手的就行。
微软提供的一套功能增强集,有不少功能值得一试,建议装上去自行筛选。
我不会写 python 程序, 印象中应该是为了配置 fooocus 的 gradio client 环境而装上去的。
各种模拟器的合集,话说我倒是没在 pc 上用这个玩过几次游戏, 主要还是为了把游戏镜像配置到可玩,然后在移动端使用。
rust 语言的起手式。
如果你有从 pc 端控制安卓手机的需求,那么 scrcpy 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熟悉 linux/bash 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提权工具, 在 windows 上的效果是会弹出一个提权的窗口。
这是另一套串流工具,不过需要搭配更多的配件。sunshine 是装在远程主机的服务端, moonlight 是连接远程主机的客户端,如果你需要在显示器关机时正常串流, 还需要一个虚拟显示器驱动 iddsampledriver-ge9-np。 当然异地串流一定会需要异地组网工具,比如 zerotier, 但是这套没有像 parsec 一样只能和 zerotier 搭配,你也可以选择其他组网工具。 与 parsec 相比,这套工具的集成度没有那么高,像是一套乐高组件, 但是无论哪套远程串流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建议是多配几套选择使用。 另外一点,iddsampledriver-ge9-np 设备启用时,parsec 会多出一个鼠标指针, 这个有好有坏,想去掉这个指针也很简单:禁用这个设备。
信息获取工具,应该不需要介绍。
mozilla 的邮件客户端,esr 是稳定版,不要装错了。
图像放大工具,多个模型选择较多,也可以批量执行。
是的,我用 scoop 管理 vc 运行时,目前还没遇到啥问题。
java 下用来查看系统资源使用情况的工具。
我用来连接 mac 的工具,这个工具连 mac 其实不太好用,没有粘贴板共享, 可能是苹果定制 vnc 协议的原因,不过别的 vnc 客户端也跟它半斤八两。
我的主要程序编辑器,如果你是从 visual studio 切换过来,应该会轻松上手。
用来把 iso 等镜像文件加载为一个驱动器,类似于以前的虚拟光驱。
win10 还是 11 后,微软出的新的终端,特点是支援多个 tab,可以挂 msys2、 cmd(conhost)、powershell。
windterm 是一个终端 + 文件管理一体的工具,上手有一定反直觉,但是功能够用。 但是我一般 winscp 用得比较多,因为终端多数我会开 windows-terminal, 传文件自然而然就再开一个 winscp 就够了,没有形成终端和文件上传一体的习惯。
文件差异比较工具,倒也不是觉得有哪些值得一提的优点,一直以来的习惯而已。
油管视频下载器,这个倒是需要及时更新的, 因为基本上它每次更新也是为了解决某些下载不能的问题。
zed 是一个看着比较有潜力的编辑器,但是 windows 一直没有稳定版, 所以我就用了 nightly 版本。 zed 一个非常有用的地方是可以直接调用 sonnet 模型的接口, 相当于一个免费的 claude 的账号,我在上面提问的时间,要比我用它写代码的时间还多。
终于列完了,顺带也清理了一下觉得没什么用的应用,就不再一一列出了。 老读者可能还记得我的 只有一个工具合适 的理念,然后发现其实我也没有完全遵守。 比如文本编辑我就装了三个:vscode、npp、zed,喔,还有一个 emacs,所以是四个了。 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现有工具的不完美, 或者是原有习惯的延续。我还是抱有这个理念的,或许明年我会找到一个唯一的合适工具, 来清理掉其他的工具。不过我也觉得对于选择工具这件事也不必过于苛责自己。 这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只是我们对完美的追求罢了,它们都只是工具, 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做,不需要在这上面花费太多时间。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在选择软件上节省一些时间, 如果你觉得有什么比我在用的软件更接近完美,也请不要吝啬地告诉我。